一、视频立体化防控网设计的背景
近年来管理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工程、跨域联网、共享应用、安全保障、前端智能等技术和应用需求也日益凸显。同时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投资规模较大,每年维护经费开支巨大,系统的效能评估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给整个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为政府各部门、公安各警种实战应用服务,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效益,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已成为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发展与应用的关键问题。
智慧城市的视频立体化防控网前端的布点设计应结合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圈块格线点”模型为基础,以最少的投资让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和即将新建的视频监控资源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联合防控效果。监控前端的布点设计不能依照传统的大面积部署球机模式,也不能片面的追求高清化覆盖,必须以“犯罪制图学技术”结论为依据确定布点区域、布点空间,同时结合“城市犯罪空间视频防控”理论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前端产品。
围绕建设法治社会、智慧城市的总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以应用为驱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按“圈块格线点”布局的层次化、网格化视频防控网络和集打、防、管、控、服务于一体的视频监控公安实战应用体系,推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支撑。
二、视频立体化防控网设计规划架构
视频立体化防控网络可以分为路面层、空中层、移动层。路面层主要由架设在城市公共区域路面上的图像感知设备构成;空中层则由高空、半高空或更高空间的图像感知设备组成;移动层则由公交车、警用车载等图像感知设备组成(移动层不在本次规划中)。
根据城市的行政区域、地理特征,按照多层次网格化的“圈块格线点”逻辑模型进行前端点位布局设计,逐步构建以“市际卡口、区际卡口、区块卡口、重要线路卡口、重点部位”等多层次视频防控线为基础的大联视频立体化防控体系。
监控点位按照“断面无盲区、局部构成封闭”的科学布建原则,整体布局成网络防控圈,局部区域呈现闭合区块,重点路口进出全线监控,重要监控点全覆盖。各监控前端点按场景监控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设备,实现对区域内车辆、行人及环境的监控。
通过视频立体化防控网设计后,视频在案事件侦破中的作用率明显得到提升。
从系统设计角度可以保证:只要进入防控网区域,必定会留下视频图像痕迹;所获取到的视频图像是清晰、能够落地的“特写镜头”;提高事后视频侦查效率,可以根据案事件的时空特征和防控圈有针对性地对有限数量的卡口进行视频图像搜索;对于车辆可以进行高效检索,避免了传统的“大海捞针”、还不一定能获得线索的视频搜索;对机动车等移动目标的实时防控能力,可对机动车等进行实时布控和快速轨迹分析。
1.布点原则
根据犯罪制图结论,构筑“圈块格线点”的视频防控空间体系,前端要求以治安卡口为主,以全景枪型摄像机或球机为辅来配置,要覆盖整个道路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确保“断面无盲区”,具体可以有以下多种模式:
(1)供不特定人员出入、聚集和活动的场所、区域,包括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繁华街道等公共场所的人群活动区域,选用高清低照度球机(或者高空瞭望)为主,覆盖监控点50米以上区域范围,实现监控环境的实时管控。
(2)主城区内党政首脑机关周边、金融网点、校园周边、易燃易爆要害物质仓库和涉及国计民生企事业单位周边等重点、要害部位的人群活动区域和主要通道采用高清低照度枪机,定向管控目标区域。
(3)客运公交车、旅游车、火车、码头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进出口及乘客主要活动区域,采用高清枪机,定向管控目标区域。
(4)城市居民区、公交站点、农村场镇的进出口和人群主要活动区域,采用高清低照度枪机,根据实际需求可采用人脸抓拍摄像机。
(5)进出本市及市内所有高速路的收费站点,部署智能卡口,辅助以高清全景录像,实现百分百全覆盖。
(6)进出市际的国道、省道、区间道主要进出口,按“防控圈”或“防控线”部署智能卡口,辅助以高清全景录像,实现百分百全覆盖。
(7)国道、省道、高速在主城区的进出口,部署智能卡口,辅助以高清全景录像。
(8)主城区和其区县城区区域内的交通要道、交叉路口和易发案的背街小巷,按“防控圈”部署智能卡口,辅助以高清全景录像,以实用、实惠、量大、面广为原则,实现网格化防御体系的建设。
(9)其他有明文规定要求布建的。
2.布点方法
“圈块格线点”网格化防控体系的点位部署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要塞卡口——整个城市防控体系中最重要的卡口,建设于城际接壤的道路出入口,严格监测出入城的机动车辆,要求抓拍率达到100%,覆盖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道。
为满足防控体系中的布控需要,要塞卡口以城际出入口为主要布控点,重点监控国道、省道、县道等,在市级、城际接壤的道路出入口安装双向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和车辆号牌抓拍、识别、比对报警、拦截的卡口系统。
本类卡口点位主要采用不小于200万高清全景摄像机拍摄动态视频,采用300万高清抓拍机配合补光灯与闪光灯,实现抓拍清晰的过车车辆图片并对车牌进行识别。将在同一时间点、同一点位捕获的车辆信息传送至系统后台进行保存和分析利用,为达到车头车尾图像全摄录,反向安装全景摄像机。
(2)断面卡口——断面卡口主要布防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上,并且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处卡口,在交通主干道上形成多个断面,实现过车车辆的信息捕获;覆盖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道,实现断面无盲区。
该类卡口点位主要为了实现车辆信息的清晰抓拍,采用不小于200万高清全景摄像机抓拍动态视频,采用300万高清抓拍机配合闪光灯或者频闪灯,以断面无盲区为原则,实现对经过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图像捕获。
(3)节点卡口——在城区内的重点区域,实现车辆抓拍、非机动车辆抓拍和行人抓拍,每台抓拍机就是一个节点,所有节点连起来就形成了一张监控网。
节点卡口主要部署在交通路口、城市道路、背街小巷、商业步行区域、农村出入口、车站机场出入口、加油站出入口以及对外开放停车场等车辆出入密集地区,形成市区内的小型治安防控圈。
节点卡口采用300万高清抓拍机,配合频闪灯使用,不易造成扰民,且安装简单、适合,除负责抓拍车辆以外,还要抓拍经过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抓拍机内内置特殊算法,加强抗干扰能力,在特殊光线场合,如黄昏、清晨等大逆光条件下,仍具备一定的识别抓拍能力。
三、视频立体化防控网部署带来的成效
视频立体化防控网部署,首先全面提升视频监控点位“断面无盲区、局部构成封闭”的科学性,实现整体布局成网络防控圈、实现对区域内车辆、行人及环境的监控。其次为公安系统有效采用双网双平台提供策略,并在专网和公安网分别部署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和各个组成模块。基于视图信息库的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平台,为全警种提供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服务,实现视频点播、下载/回放、图像抓拍、信息检索、以图搜图等基本功能,实现基于地图的打点、标注、轨迹跟踪、缉查布控、预警、实战分析等基础技战法,实现对视频案事件的标准化管理,并内嵌视频浓缩、视频摘要等基础工具。
视频立体化防控网深度利用人脸识别、机器学习技术直接帮助公安干警从茫茫人海中快速寻找、定位,确认重点人员、嫌疑人的轨迹和身份。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智能搜索比对目标人物,提供智能化的侦查研判功能,大大缩短了人工侦查时间。
视频立体化防控网依据车辆、人脸特征包括采集、汇聚、存储、管理、分析、服务支撑应用等标准。所有新建前端、平台及警种应用系统均应按照制定的规范执行。
视频立体化防控网技战法应用效率明显,快速提供假牌分析、频繁过车分析、落脚点分析、以图搜图等等最新应用功能,整合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明显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